新闻资讯

NEWS INFORMATION

当前位置:首页新闻资讯实验室中央纯水系统的预处理单元设计要点分析

实验室中央纯水系统的预处理单元设计要点分析

更新时间:2025-08-01点击次数:83
  实验室中央纯水系统的预处理单元是保障终端水质的一道防线,其设计质量直接影响后续RO反渗透、EDI等核心模块的运行效率与寿命。预处理单元需通过多级净化,将原水中的悬浮物、胶体、有机物、硬度离子等杂质控制在特定范围,为纯水制备提供稳定的进水条件。​
 
  核心组件选型需匹配原水特性。预处理过滤器的精度梯度设计至关重要:第一级采用5μm PP棉滤芯,可截留泥沙、铁锈等大颗粒杂质,建议每1-2个月更换一次;第二级选用1μm折叠滤芯,进一步去除细微悬浮物,使SDI(污染指数)从原水的8-10降至5以下。对于高硬度水源(总硬度>300mg/L),需增设软化装置,当采用钠离子交换树脂时,树脂装填量应满足72小时运行需求,再生周期设置为产水3000L/次,确保出水硬度≤50mg/L。在有机物含量高的场景(COD>5mg/L),需串联活性炭过滤器,选用碘值≥1000mg/g的椰壳活性炭,通过吸附降低TOC含量,使其≤2mg/L,避免后续RO膜被氧化降解。​
 
  流程设计需遵循递进式净化逻辑。预处理单元的典型流程为:原水箱→增压泵→多介质过滤→活性炭吸附→软化处理→精密过滤→保安过滤。各单元的压力参数需协同匹配,多介质过滤器进出口压差应控制在0.1-0.15MPa,超出0.2MPa需进行反冲洗;活性炭过滤器的空床接触时间设计为8-10分钟,确保有机物充分吸附。对于水温波动大的地区(>5℃/d),需在预处理段增设板式换热器,将进水温度稳定在25±2℃,因为RO膜的脱盐率在该温度区间可保持较佳状态(97%-99%)。​
 
  自动化控制是稳定运行的关键。系统应设置流量、压力、液位等传感节点:当原水流量低于设计值的80%时,自动启动备用泵;精密过滤器进出口压差超0.1MPa时,发出滤芯更换预警。软化装置需配备自动再生系统,根据产水量与出水硬度双参数触发再生,再生过程采用逆流冲洗方式,比顺流再生节水30%,盐耗降低25%。在无人值守实验室,可通过PLC编程实现预处理单元与主系统的联动,当预处理出水水质不达标(如硬度>50mg/L)时,自动切断向RO系统的供水,避免污染核心膜组件。​

 


 
  冗余设计与维护便利性不可忽视。关键部件需设置备用通路,如活性炭过滤器采用一用一备设计,确保再生时系统不间断运行。管路设计应避免死角,所有弯头采用3D曲率半径,减少湍流与杂质沉积;阀门选用卫生级隔膜阀,密封材料为EPDM,耐温范围-20-120℃,满足CIP清洗需求。预处理单元的安装位置需预留足够维护空间,滤芯更换通道宽度≥800mm,树脂罐操作面距离墙面≥600mm,便于日常检修与耗材更换。​
 
  实际设计中,需根据原水水质报告动态调整方案:市政自来水预处理可简化为“多介质过滤+活性炭+保安过滤”;而地表水则需增加超滤单元(截留分子量50000Da),使浊度控制在0.1NTU以下。通过科学设计预处理单元,可使RO膜的使用寿命延长至3-5年,EDI模块运行能耗降低15%-20%,为实验室中央纯水系统的高效稳定运行奠定坚实基础。

扫一扫,添加微信

服务电话:

025-58868344 南京市江北新区丽景路51号明发银河城1栋-1917、1918 njycf@ukpeculiar.com
Copyright © 2025英国普拉勒科技有限公司-普拉勒(南京)仪器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  备案号:苏ICP备17031188号-2